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郑铁峰)暑假马上来临,慎选许多家长都想着利用假期给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加油充电。校外但当前校外教育培训市场,教育阱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培训各类消费“陷阱”花样频出,大陷令家长们防不胜防。慎选在此,校外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消保委发布消费警示,教育阱注提醒广大家长朋友,培训在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时,大陷要避免五大“陷阱”,做到谨慎选择、慎选理性下单。校外
陷阱一:培训机构缺乏合法资质
目前校外培训市场中,教育阱注部分培训机构未依法取得办学许可证、培训实际培训项目与登记经营范围不一致、大陷培训教师没有相关资格证等现象较为普遍,导致机构管理、师资培训等方面缺乏监管。此外,无证照办学情况也时有发生,该类培训多藏匿于居民楼内,在安全管理、规范收费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隐患。
陷阱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
一些培训机构为了招揽客户,肆意夸大培训效果,对主体资质、师资、课程内容作出虚假宣传,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取证书及其他教育培训效果作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性承诺,致使许多学生家长上当受骗。
陷阱三:课程质量遭遇“打折”
部分培训机构在学员完成报班后玩起“偷梁换柱”的花招,试听课和正式课程天壤之别,频繁更换授课老师、压缩授课时间、更改授课内容、擅自停课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学习进度,导致课程质量大打折扣。
陷阱四:格式合同暗藏霸王条款
培训机构提供自己预先起草好的格式合同,除课程课时外都不容易更改,合同内容往往是束缚学员的条款多,约束自身的条款少,通常还会设有非常苛刻的退款条件,名目繁多的退款费用,甚至出现“入学概不退费”等霸王条款,严重侵害学员的合法权益。
陷阱五:培训机构倒闭、跑路现象频发
近年来,一些培训机构由于自身经营管理不善或受疫情影响无法维持经营,出现了倒闭关门的情况,也有一些经营者缺乏诚信经营意识,直接卷款跑路,给消费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面对这些暗藏的陷阱,消费者应该如何顺利避开?对此,萧山区消保委发布消费提示。
理性报班,切勿攀比。“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只有正确认识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个体差异,遵循科学教育规律,才能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应理性设定对孩子的期望值,在孩子学有余力的状态下,引导他们拓展知识、发展兴趣、增强综合素质,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要客观看待校外培训作用,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培训,避免盲目攀比、跟风报班。
认准资质,切勿轻信。消费者在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时,一定要先查验办学资质,既要看机构的“证照”是否齐全,也要看老师的资质是否齐全。要尽量选择合法办学、口碑较好、长期从事培训工作的培训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在读学生家长、行政监管部门等渠道咨询了解机构声誉,尤其要查看互联网上或者第三方人员的评价,不要轻易相信培训机构的宣传广告和课程顾问的各种口头承诺。
谨慎签约,切勿冲动。消费者对不熟悉的培训机构应持理性消费态度,可先尝试短期试课,等认同授课方式和培训效果后,再续约。建议消费者分期缴纳学费,最长不要超过三个月,有效降低消费风险。同时应提高维权意识,务必与培训机构签订相关协议,并将课程内容、退款条件、违约责任等在协议上明确标注,并要求机构将口头承诺也一并写进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以便日后发生消费争议时进行维权。
及时维权,切勿犹豫。培训机构一些问题的出现可能恰恰是关门、跑路的前兆,因此,消费者一定要多留个心眼,一旦发现自身权益受损问题,要第一时间开展维权,及时搜集好相关证据,如合同文本、交易凭据、微信聊天记录、宣传资料等,切勿等到机构都已经转移好资产了才行动。消费者可自行与培训机构协商,也可通过消保委、行政部门进行维权,如果协商不成,还可以通过申请仲裁或到法院起诉等方式,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24中国消费者报广州讯(李智华记者李青山)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是汽车消费的重要市场,顺德区市场监管局依据顺德区扫黑办《关于开展“一镇街一重点,一行业一治理”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根据 ...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 郑铁峰)近日,浙江省宁波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了宁波市养老机构满意度消费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宁波市养老机构整体表现较好,满意度得分达84.9分,接近优秀水平。但地区之间存在 ...
近日,记者获悉,重庆市开州区市场监管局在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对11起涉嫌违法销售口罩等防护用品的行为从重从快查处,全力维护市场秩序。根据群众举报,开州区市场监管局近期组织执法人员到城区和 ...
近日,北京市顺义区成立高考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考点学校食堂专人监督检查机制,派驻业务骨干负责食品安全检查、菜谱审核、服务指导等工作。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董芳忠摄影报道责任编辑:24 ...
中国消费者报太原讯记者 冯铁飞)为全力维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坚决有效遏制疫情发生和扩散,2月17日,山西省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全市零售药店暂停销售发烧咳嗽药品的通告 ...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沈菊记者张文章)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连日来,福建省广大基层市场监管系统全体动员、全力投入,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战场上始终坚持站在最前列、冲在第一线。舍小家 为大家 ...